写好人物,分为三大块。
人物本身的设计
人物和人物的关系
人物和情节的关系
一、人物本身的设计,说白了,就是人物小传。
想想你最近写的主角,闭上眼,打量TA。
TA多大?高挑还是瘦削,白皙还是黝黑,衣服漂亮时尚还是老土,戴帽子吗,脸颊丰满还是瘦削,领口袖口干净吗?
身上挂满骷髅配饰还是素净得没有任何装饰?TA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?是温文尔雅的大学老师之家,启蒙读物是莎士比亚;还是小巷子里的单亲家庭,爸爸在监狱,学会的第一个词是“操”?
TA是独生子女吗?独生子女一般较为慷慨,自觉肩负对父母的责任;非独生子女则更加热情,长子长女很会照顾人,幼子幼女更受娇惯。
TA成绩怎样?每次都考满分,老师表扬,同学羡慕,自己也认为自己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吗?还是经常不及格,每次试卷让家长签字,都是一场灾难?
这决定了TA未来的人生中,是否恐惧考试。TA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人?周围人觉得呢?TA朋友多吗?谈过几次恋爱?
在TA成长的一生中,有哪些事改变了他的认知?TA是扶了摔到老人却被老人子女碰瓷,从此认为世上没好人;还是因为爱慕邻家的优等生,于是努力学习不再说脏话,拼命和对方考入同一所学校?
TA说话有什么特征?是就事论事,还是经常撒娇。是满口”你们男人”,还是总以”可能吧"作结束语?TA声音大吗?声音甜吗?别人爱听TA说话吗?
如果你能顺利回答每个问题,那么这一部分就合格了。
如果回答不出来,就拿张纸,把每一个问题——我说的是每一个问题,都写出答案。
人物小传是描述人物出生到故事开始的人生经历。
人的性格,是他这一生一系列经历的合集。美丽的人更自信,矮小的人爱低头,听力差的少年戴着耳机装酷,贫穷又虚荣的少女反而很会来事。
一个人的性格是果子,必须从土壤里长出来,历经发芽、开花、结实的过程。随便拉来一个人物,贴个“活泼”标签,抱歉,那是空中楼阁。
想进一步了解人物小传的写作,请自行搜索并学习《情节与人物》。
二、人物本身的关系
不是所有人物凑到一起,都有“戏”。
两个闷油瓶,凑到一起,一整天不说话,读者会莫名其妙。
两个活泼少年凑到一起,又呱噪个不停,令人很烦。
你要让人物活过来,就要明白,活人会自己选择朋友、爱人。你让花心少爷爱上丑陋少女,又没有过硬理由时,就已经扼杀掉他的生命力了。
那么人物怎么搭配呢?
我以前写过一个很简陋的办法,叫”平衡人物的离心力和向心力“。
比如A活泼、B内向。这两个人不太能玩到一块,容易产生矛盾,这是离心力。
但是呢,让A和B作搭档,尽管他们矛盾重重,又不能散伙,这就是向心力。
让他们既有矛盾,又不能散伙,这样就能长长久久地有戏了。
但是呢,这个模型实在太简陋了。真正的人物搭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。
有一种典型的搭配,叫少女和隐士。
一个深居简出的杀手,遇到了青春期的叛逆少女。少女把杀手的生活搅得一团糟,但是又给杀手带来生命的气息。这深居简出的人,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多么孤独。
他既害怕少女离去,把自己继续抛回永无止境的孤独里,又害怕少女闹得太过分,彻底捣毁自己的生活。
这样,人物始终在摇摆不定,随你的剧情需要就有戏了。
另一种搭配,叫诱人缪斯和亚马逊女子。
有这么一个绿茶婊,就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绿茶婊,娇滴滴地整天化妆整容P照片。忽然一天流落荒岛,这岛上没有男人供她驱使了,只有一个女野人。
女野人,因为常年生活在野外,所以形象糟糕。她对男性不信任,但是认为女人都是好人。
绿茶婊被迫和女野人一起生活,一开始她烦躁不安,抱怨不停,但是当她用自己的手,而不是男人的钱换来一顿饱饭时,一种失落已久的热望就在心里诞生了。
原来……我除了美貌和性感,还有生而为人的骄傲和尊严呀。
原来……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可靠呀。
想进一步了解,请自行搜索并学习《经典人物原型45种》。
三、人物和剧情的关系。
刚开始学习人物塑造的时候,会遇到这种情况:大结局时,女主角必须为了救男主,而跳入滚烫岩浆。但是女主角很胆小,怎么办?
我是保留人物性格,修改这个结尾呢?还是扭曲人物性格,保证剧情的冲突呢?
出现这个问题,是因为作者没有想明白——情节,即人物。
情节,我们简化一下,可以称之为:愿望 危险。
比如我想去买菜,但是到了菜市场,发现没带钱。这个有波折,但不算情节。
但是,如果我是一个家暴家庭的小孩,妈妈常年暴躁,这天中午对我说:五分钟之内去给我买个西红柿回来,晚一分钟,我打断你的腿!于是我急急忙忙去菜市场,到了,发现没带钱。
我有危险:挨打。
我有愿望:买西红柿。
这就是最简单的情节。
而人物呢?人物性格虽有千千万万,但最核心的是两条。
TA最害怕什么?
是什么让TA在深夜里一遍又一遍地做噩梦?是什么让TA焦虑不已地拼命工作?是什么让TA躲在门后,瑟瑟发抖?是被父母抛弃吗?是被哥斯拉吃掉吗?
TA最想要什么?
是下班回家,看到一盏温暖的灯光等着自己吗?
是功成名就,回到家乡迎娶公主吗?
是站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吗?
让TA追逐最想要的,并且,让克TA最恐惧的成为拦路虎。
小孩子,最恐惧惹恼妈妈。
小孩子,最想要妈妈的爱。
那么,买菜故事可以这样继续:
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孩,家贫,内向,妈妈暴躁。
妈妈让她去买菜,而且说买不到就打她。小孩子战战兢兢来到菜市场,发现钱掉了。她吓得不知所措——如果转头回去,她就要挨打了。
于是,她趁菜贩子不注意,偷走了一个西红柿。
她松一口气,万事大吉,正要离开,菜贩子拉住她:"你这小孩儿,怎么偷菜?你家人呢?打电话叫你家人来!”
她再次面临恐惧——妈妈知道,一定会痛揍她的!她不敢打给妈妈,只好打给了隔壁叔叔,——这叔叔是个恋童癖变态,然而主角不知道。叔叔接到电话,赶来菜场,把她解救走了。
她跟着叔叔回家,结果叔叔把门反锁,露出了狰狞面目。
她万分恐惧,忽然看到窗户开着,对面是自己家的窗户。她可以打破窗户,喊妈妈救命。但是,妈妈一点都不喜欢她呀,为了一个五毛钱的西红柿都能打断她的腿。
她哭了起来,最终决定哪怕挨打也不要被叔叔猥亵。她拿起桌上的剪刀,砸碎了玻璃,还砸碎了窗户旁边,妈妈最心爱的电脑。
妈妈被声音吸引过来了,勃然大怒,从越过窗户,宛如一个女超人般跳到叔叔家里,打倒叔叔,救了她。事后,妈妈向她道歉,说再也不打她了。而她也明白,妈妈永远是世上最爱她的。
情节和人物就是这样结合了。如果女主不是这样的性格,情节不会走到这一步。如果不是这样的情节,她也不能得到成长。
结尾,女主要跳进滚烫的岩浆,是吗?什么样的女孩子,最最不可能跳进岩浆救男友?
就让这个最最不可能跳岩浆的女孩儿,作主角。开头时她懦弱又自私,结尾时她勇敢而无畏。这既是故事,也是人物。
想要了解更多,请继续阅读《情节与人物》。
其实人物小传,人物搭配什么的,只不过是一个初始设定。
决定人物是否”活“,是什么呢?
失控——作者们都很苦恼,又很盼望的:“哎呀,这个角色突然不听话了,ta非要和男主分手呀!”
如果你准备工作足够充分,给人物准备的危险足够大,TA就会失控。
TA会在生存的压力下,迸发出潜力,向你这个作者要求他的利益。不,不管大纲,不管什么人物形象。老子就是赖皮,老子就要偷东西,老子要吃饱,你妈的人物形象,老子是活人,又不是一幅画儿!
当人物失控时,你能否保留这个失控,又不至于让故事分崩离析吗?——这考验着你的结构能力。
你敢让前半部温文尔雅、人人夸赞的主角,突然脱掉漂亮衣服,去偷东西当流氓吗?——这考验着你对细节的把控能力。
写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,作者不要害怕失控。就要游走在失控边缘,和剧情斗,和自己斗,和不听话的主角们斗。
失控是人物活着的前提,但能保留多少失控,靠的是你的综合实力。